【行业研究】2020年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OB体育业信用回顾与展望
2022-12-18OB体育OB体育OB体育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自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趋严、资管新规出台、金融去杠杆等影响全面降温。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资本寒冬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市场再受重创。进入第三季度,国内经济复苏带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投市场均大幅回暖。整体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募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投资金额同比小幅上升。存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及规模仍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进一步放缓。存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仍以小额募集状态为主,基金管理人之间分化明显,募集资金仍呈现不断向少数头部机构聚集的特点。投资方面,市场投资金额占比最高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及互联网。且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汽车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大幅增长。退出市场仍受益于A股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落地,IPO退出案例数同比大幅增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监管环境与行业自律体系日益完善OB体育,未来随着《私募管理条例》的出台,将弥补《基金法》对股权投资基金约束不清晰的缺失。在政策环境方面,我国A股市场创业板及科创板已实行注册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利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退出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中小、科技的价值投资。
展望2021,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环境在投资端需求带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影响下或有所改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更加关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消费零售等产业技术升级赛道。
1. 2020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募投金额均大幅回落,进入第三季度,国内经济复苏带动行业募投环境大幅回暖。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募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投资金额同比小幅上升,行业头部聚集效应较为明显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自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趋严、资管新规出台、金融去杠杆等影响全面降温。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资本寒冬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市场再受重创。进入第三季度,国内经济复苏带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投市场均大幅回暖。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存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及规模仍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进一步放缓。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数据披露,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存续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5026家,较2019年末增加144家;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9307支,较2019年末增加830支;存续私募股权基金规模9.4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0.56万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0022支,较2019年末增加2044支;存续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5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0.36万亿元。
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规模分布来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仍以小额募集状态为主,基金管理人之间分化明显,募集资金仍呈现不断向少数头部机构聚集的特点。根据协会数据披露,大部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集中在4支及以下,截至2019年末,管理基金在4支及以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占比88.19%。从管理规模来看,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10-100亿元、100亿元以上占比分别为89.04%、9.66%和1.30%。
从募集资金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股权投资机构(包括天使、VC、PE)新募集基金2382支,募集资金总额约7041.92亿元,同比下降19.2%。单支基金平均募集规模2.96亿元,同比下降28.9%。分基金类型来看,其中成长基金设立数量为1195支,占比50.2%;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数量为1047支,占比44.0%;并购基金、早期基金、房地产基金、基础设施基金设立数量分别为36支、47支、33支和21支,占比分别为1.5%、2.0%、1.4%和0.9%。募资市场仍呈现头部聚集效应。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完成总规模前十大基金中美元基金规模占比达到86%,最大三支分别为红杉中国成长美元基金六期、霸菱亚洲投资基金七期,鼎辉美元基金六期。
投资方面,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5467起,同比下降17.1%;涉及投资总金额6022.08亿元,同比上升10.8%。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投环境均有较大影响;第三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经济与股权投资活动逐步恢复正常,股权投资情况较上半年明显好转。分投资阶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早期投资案例数量886起,同比下降30.5%,投资总金额84.28亿元,同比下降12.6%;VC投资案例数量2341起,同比下降14.9%,投资总金额1379.65亿元,同比上升12.9%;PE投资案例数量2320起,同比下降13.5%,投资总金额4558.14亿元,同比上升10.8%。
从投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多数行业的投资活跃度均同比下降,前三大投资行业分别为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及互联网,三大行业投资总额占比为50.29%,投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受外部环境影响,疫情提高了投资机构对医疗行业关注度;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也加速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给半导体行业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投资机会;随着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额大幅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汽车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0.6%、280.0%和162.4%。
股权投资机构项目退出方式一般包括IPO、并购及股权转让等。退出渠道的畅通性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收益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数量共3009笔,同比上升38.7%。其中IPO退出案例数量1793笔,同比上升77.7%(被投企业科创板IPO 占比45.7%)。IPO退出案例的增加仍主要受益于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其次退出占比较高的方式为并购、股权转让以及回购。
2.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监管环境与行业自律体系日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进一步利好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形成由中国证监会行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职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和证监会授权,对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内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登记,对其所管理的基金进行备案,并陆续发布相关自律规则的“法律、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相结合的监管架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监管环境与行业自律体系日益完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结合私募基金自身特点,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各项原则和规定已建立包含7项“办法”,2项“指引”的自律规则体系,且在不断加快对自律规则的研究和修订完善。
同时,需注意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援引使用的法规条例为证监会于2014年发布的《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作为行政规章效力位阶较低,部分内容适应性有限。国务院于2017年8月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以来尚未正式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未来随着《私募管理条例》的出台,将弥补《基金法》对股权投资基金约束不清晰的缺失。
2019年12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扩大了证券法的适用范围,将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管理产品写入证券法,授权国务院按照证券法的原则规定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明确了资管产品的证券属性,这将为资管行业法律框架的完善提供支持。
2019年12月2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2019)版》,新版备案须知相较2018年版变动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明晰私募基金的外延便捷;厘清管理人、托管人职责;重申合格投资者要求;明确募集完毕概念;规范基金封闭运作及例外情形;设置基金存续期限要求;细化投资运作要求;从严规范关联交易;差异化不同类型基金备案要求。
在政策环境方面,证监会继续延续2019年以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创业板注册制落地、落实新三板转板上市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2020年6月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规定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公司可以申请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新三板转板制度正式落地。2020年12月14日,沪深两市交易所分别就退市规则及配套政策修订征求意见,对各板块退市规则全面优化。202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交易所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多项配套规则。创业板及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与退市制度的规则优化将疏通资本市场进出通道,二者协同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优质企业,并引导长期价值投资。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而言,一方面,行业退出环境明显改善,利好私募股权投资从募资、投资到退出的全周期循环,缩短退出周期;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定价估值逻辑发生改变,估值回归理性将促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真正专注于投中小、投科技的价值投资。
3.2020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及融资额均较上年大幅增长,其中科创板贡献最大。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前五大行业与去年基本一致,为机械设备、电子投资行业、化工、医药生物及计算机行业。
2020年,我国A股市场共发行新股396支,较去年增加187支,直接融资总额4699.63亿元,同比增长83.23%。分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上市新股数及融资额均最多,融资总额2226.22亿元,同比增长170.08%;其次为上海主板,融资总额1208.18亿元,同比增长13.73%;创业板及深圳中小板融资总额分别为892.95亿元和37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45%和8.01%。
分行业来看,2020年发行新股数量最多的前五大行业[1]分别为机械设备、电子、化工、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与2019年前五大行业基本一致。2020年,直接融资额最多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和交通运输,其中医药生物及交通运输行业融资额较去年上升幅度较大。从上市首日市盈率分布情况来看,主板市场(共90例)87%上市首日市盈率集中在20倍-40倍;中小板市场(共54例)89%上市首日市盈率集中在20倍-40倍;创业版市场(共107例)上市首日市盈率40倍以上占比16%,69%集中在20-40倍;科创板市场(共145例)58%上市首日市盈率集中在20倍-50倍,20%上市首日市盈率集中在50倍-100倍。
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IPO退出案例数来看,根据公开数据披露,2020年前11个月,中国本土投资机构深创投IPO数量最多,为21家。其次为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分别为18家和17家,达晨、盈科资本、启明创投、鼎晖投资、金石投资、中金投资等IPO数也均超过10家。
1.监管松绑利好险资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但行业“二八效应”决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募资环境分化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各类企业或政府主体OB体育、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或投资计划以及个人投资者。根据协会数据披露, 2019年末,各类公司(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资规模占全行业总出资规模的51.68%,而以私募基金产品、各类资管计划及个人投资者直接出资为代表的高净值个人理财资金合计占比为42.77%。对标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可以发现,成熟市场最大出资人依次为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与家族办公室,其余较大出资人还包括捐赠基金与保险资金。2020年1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保险资金负债期限长,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质的长期资金来源。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保险资金通过股权直投、股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企业股权规模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0%,仍有上升空间。监管对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消除政策限制,利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环境。展望2021年,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环境在投资端需求带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影响下或有所改善。但行业显著的“二八分化”效应也决定了大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与小规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面临的募资环境天差地别,募资加速向头部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聚集现象仍较为明显。
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情况来看,全行业人民币基金募集第一个小高峰期为2010-2013年,以7-10年的存续期为计,预计在2020-2023年左右将迎来首次基金到期高峰,在目前退出环境下,大量私募股权基金已到期但仍有项目未完成退出的情况将产生新的投资机会。参考国际成熟市场,私募股权二级投资也是重要的基金退出渠道之一,是提供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来源。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私募股权二级基金市场将逐渐活跃。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披露,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万亿,2015-2019年投资额年均增速为10.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6-2019年,共有48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A股融资上市,共募资3457.4亿元,占同期A股IPO募资总额的44.9%;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获得风险资本投资额(PE/VC)近3万亿元,占风险资本总投资额的7成以上。截至2019年末,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募资总额将近760亿元,参股设立基金总规模近2000亿元,支持创业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当前中国经济的市场环境和外部格局有利于新时代需求下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同时也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产。如今的私募股权市场已从早期关注互联网流量红利与模式创新的赛道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消费零售等产业技术升级赛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