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为什么很多人向往投行这个行业?

2023-02-18

  如果是因为别人向往,所以自己向往,其实内心里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向往,那这种心态确实浮躁。

  如果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管是工作氛围也好、薪资水平也好、成长空间也好,都不能被称为浮躁吧。有所求,有所努力,有所得,人的价值不就是这样得到体现的吗?

  但是,作为一名立志毕业后想要进入投行的学生,你对九大投行的企业文化、职业晋升路线、在投行的typical day、申请难度OB体育、薪资状况、Offer派发率、职位占比...都了解吗?

  你看得到投行工作的光鲜亮丽,也得看到年轻的分析师每天工作15小时以换取不菲的收入。

  尽管现在投行人员的素质早已参差不齐,但投行之外的人仍然羡慕那些,正在投行或曾在投行工作的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投行的造富效应。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

  所以,尽管“occupying wall street”以及高盛前雇员在《》上公然抨击高盛的“money making culture”,让华尔街在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负面词汇。甚至在中国,媒体上对投行的负面报道也日益增多,但仍然有不少商科留学生试图进入投行工作,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

  对于一个立志在投行有所作为的学生而言,当你走上banker这超高回报率的职业路线年内站在比你同龄人更高的职场平台,那就注定你将为此付出众多牺牲。

  虽然我们都知道,投行以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报酬的薪资闻名。就算刚进入投行的新人也能在1-2年拿到百万年薪,但是并非每个部门的求职者都是如此。

  要想了解美国投行的工资情况,首先要了解投资银行组织结构。投资银行基本被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办公室。前台和后台的工作差别很大,对投资银行的贡献也差别很大,所以前台的奖金比后台要多得多。

  前台包括:投资银行部(IBD)、销售交易部(Sales&Trading)、资产管理部和投资研究部(Research)、固定收益部(FICC)。前台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客户,直接创造银行的收入和利润。

  Risk Management:在投行中的地位很高,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业务,都必须有Risk Management部门的批准才可以进行。与地位相匹配的是收入水平同样较高,顶尖投行普通职员的年收入一般起薪在$75k-85k。然而Risk Management本身对数学和建模能力有要求,这也算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了,所以它也绝对是中国留学生进投行不错的选择之一。

  Quant:Quant的工作就是设计并实现金融的数学模型,包括衍生物定价,风险估价或预测市场行为等。商业银行,投行等等都需要Quant,薪资也是相当诱人。一个没有经验的Quant每年大概会挣到税前60k-100k美元。

  后台包括:运营(Operations)、技术(Technology)。行的后台主要是为前台提供支持,使前台可以更有效地做赚钱的业务。投资银行的前台和后台差别很大,一般名校商学院的毕业生是不会考虑后台办公室。

  基本上就是搜集整理数据,操作Excel和PPT,从网上或者银行可以接触到的数据基础,比如找一个公司shareholder 的名字,或者一个地方手机用户的电话号码,总之什么杂七杂八的信息都有。

  就是做一些比较型的工作。比如比较一下美国 top 25 的奢侈品商的利润增长,EBITDA,保证金等等。

  就是准备专门一个公司的PPT演示, 介绍这个公司从历史到财务等的各种情况。

  其实这个pitchbook不过就是PPT的一种高级的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各种演示需要的材料,包括文件的、也包括给客户看的建议。

  建立一些初步的模型,包括merger model, DCF, LBO等等OB体育,然后交给associate进一步检查和加工。

  需要创造和更新一些有比较性的数据。 像price to equity ratio, EV/EBITDA等等,由于用于定价,所以要做大量的公司,更新各种数据。

  刚进入投行的职场新人,肯定会对每天琐碎的投行工作感到无聊,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但是,工作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赚钱,一个是职业发展(为了以后更有效率的赚钱)。

  头两年基本上都是熟悉业务为主的,肯定是先整理底稿写材料初稿,不会一开始就让你勾兑关系,做总体方案的,没从基础开始做起,怎么对业务有全面把握,怎么在发行人面前谈笑风生举重若轻?

  开会,开会,还是开会,从实习生到分析师再到MD,所有人都要开会。 VPs 和Executive Directors会讨论一些最新的deal,包括它们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接着是小组讨论市场动向如何,如何激励客户,如何避免错误的产生等等。

  开始回复邮件。邮件都是和deal有关的(在高级的syndicated loans组里,一个Analyst要同时处理5-10个deals),包括来自客户的问题和需求,从“Please send me the info memo”到“Confirm the followingpricing tables for the loan for X client”,应有尽有,只有你OB体育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

  与客户通电话和开会。开会通常处理的问题有:你目前手头在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协商并确定哪个银行来lead交易;这些银行要收多少钱;客户要支付多少利息等等。一大早简直要疯掉,我得不停地讲电话,跟别人见面,然后催着人家把ppt和models做出来。

  一电话和会议来袭。我的VP会跑过来让我把一个快要关闭的交易的funds flow model规整到一起。The funds flow model是用来显示哪个银行将接手后续的交易,它们的new levels of commitment是什么,谁付给谁费用,以及银行最终会拿到多少费用。这起码要花2个小时来完成,因为back-office永远没法一次性给你提供准确的数据。

  电话和会议终于消停点了。在to-do list上我还有一大堆事:一个给客户的ppt要修改;在comps常规表格更新一个comps model;完成一份50页以上的info memo;还要阅读一堆最新交易的信贷协议,保证客户问我的时候我能心知肚明。

  我开始回复最后几封邮件,然后把list上余下的20件事情做完,包括30页ppt,再完成给VP的一些他不熟知领域的调查,最后做一些financial model以及阅读交易里的法律文件。

  这些数据、资料都是非常非常皮毛的东西,更多的信息还需要你自己花功夫去了解,再作选择。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是你的职业、你的未来和你的生活,所以别再说向往什么、憧憬什么好不好啦,你连自己在向往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向往呢?并且如果光是向往、憧憬,又用什么脚踏实地呢?最后羡慕的,只会是别人的生活。

  目测,20%的人是真正喜欢这个行业,如@Jenny Wu同学。这些人会去了解这些职位的具体状况,去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人脉,并知道自己要付什么代价。

  然而80%的人言必及投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投行高薪,有良好的转业机会(商业公司,咨询,基金,通过积累的人脉自己创业),附属的社会地位,这些特质推迟了做人生选择的时间点,即使你不知道想做什么,去投行也不可能是个最坏的,会后悔的选择。

  其实,有多少人线小时,忙起来连熬几天,用命换钱的工作模式?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牺牲生活,把工作作为唯一乐趣?没时间娱乐看闲书听音乐陪爱人陪子女,这些你真的考虑过了吗?

  说是不是存在投行热是无意义的,因为这实在太明显了,phd不搞科研去做quant,不为科学进步添砖加瓦,而是去参与个你死我活的负和游戏。名校商科学生不去企业界创造价值,而去投行ibd做二道贩子。我不否认这些行业的价值,相反,我觉得它们不可或缺,但确实被炒得太热了,这绝对不是社会配置人才资源的最佳模式。

  什么人是真正爱这个行业的?是那些即使工资和bonus打折,即使有更高工资的offer放在眼前,仍然选择留在原行业的人。他们想一辈子在行业里发光发热创造价值,我们身边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朋友才对,他们可以在投行,可以是设计师,可以是码农,可以是人民教师。

  投行聚集了聪明,有野心和身体好的一群人(身体好最重要),你自己是可以去这个行业试试。 但现在投行(特指IBD)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从业者也在严重质疑自己工作的价值。

  中国券商的IBD很遗憾的说非常累,钱一般,保代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保代都不好混了之后是否还有出路就不知道了。楼上

  说未来靠承销能力, 个人观点如果你爹不够NB,靠个人在投行界混一辈子也很难有承销能力。 利益密集的地方也是权利密集的地方, 靠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操盘个几百万的生意还可以,成批制造千万亿万富翁的利益分配必须考权利寻租,没有第二路可走。

  国际投行经过多年的行业整合,还活着的都算行业leader了, 钱确实是毕业生所能就业的领域里最多的。只要身体撑得住干几年可以攒点钱,再找上岸机会,甲方或者企业,都是以你投行的薪水为benchmark给你开价的

  做trading确实是靠天分+努力+运气了,跟IBD基本两码事。 而trading做校招几乎没有。

  在2012年之前的黄金十年,投行是最具性价比和竞争力的岗位之一,并且确实使得一批从业者实现了超过本身资源、能力层次的成绩与财富增值,这个印象长期延续至今,不再赘述。

  如今,投行作为一个就业岗位的性价比肯定不再属于第一梯队,如公募投研、顶级对冲基金以及CS领域的大厂算法岗等都是录取分位更高的选择。

  1、要求低:这里的“低“是需要打引号的,毕竟对大部分相对靠谱的券商投行来说OB体育,985或财经政法名校的硕士还是必须的。但相比上面所说的更优岗位,投行对候选人背景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大买方投研清北人复交本硕基本是标配,顶级对冲基金对候选人的数理专业研究能力要求非常之高,CS领域在专业方面的内卷程度更是金融市场无法想象的投资行业。而投行对第一学历、专业背景、硬知识门槛的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为大量具备基本能力素质却又不是“完人”或没有突出优势的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

  2、路径明确:很多人对投行的印象都是A、SA、VP、D、ED、MD的OB体育职级序列,国内券商投行实践上有所不同,能给出“X年年薪百万”保证的券商事实上也越来越少了,但整体来说投行依然是一份可以指望按部就班升职加薪的工作;同时大部分券商都是国企,基本没有裁撤制度,对于真的采用硬性末位淘汰的投行团队,压力相比非升即走的学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研究团队和35岁淘汰上天台的互联网还是小很多。尽管成功转型投资、承揽确实不是每个投行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但即使“一事无成”后期逐渐转去中后台或者一直在执行岗上混着可行性还是很高的,无非是安心接受踏步不前的现实。入行就可以对整个职业路径做到心中大致有数,这个特质的吸引力就已经足够强了。

  3、成长机会多:投行对硬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培养软素质和见世面方面提供的成长机会还是很突出的。举个简单例子,同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如果直接去企业做财务,工作大概率是从做账开始,接触各部门对接的办事人员和自己的财务经理;而投行的新员工则可能从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的组织与战略规划开始,直接和财务总监和审计负责人沟通财务工作,更关注顶层的制度设计、整体内控的有效性和核心财务问题的处理,查案例写的备忘可能直接会发给老板然后落实布置下去,并且每很快就会接触多家不同阶段、行业和组织形式的企业,同时对法律、行业与业务问题也会有所涉及。两相比较,投行对人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和开阔视野的帮助还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投行工作强度较大、待遇性价比不见得高是现实,但对于大量没有突出优势、没有背景资源但又渴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快成长、更多发展机会的候选人来说,依旧是个比较靠谱而又可行的选择。

  更话糙理不糙地说,投行拿生活和身体换事业机会不假,机会不一定好也不假,可很多人连去换的机会都没有,有更好机会的人也不会来投行,这么一个要求相对低而市场大、路径明确且成长机会多的岗位,很多人向往也不奇怪。

  如果光说投行薪资,会有99.9%的人向往;如果光说工作强度,会有99%的人表示无法承受。

  作为“金领”代名词的金融行业,一直高居商科就业鄙视链的顶端,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实现百万年薪的梦想。

  微电影《亲密敌人》里有这么一句线;我们这种人就不值得同情,工作三四年,年薪几百万,住的都是五星酒店,坐的永远是商务舱,我们就不应该睡觉!

  这话听上去多少有些夸张又让人羡慕,但也体现出投行工作的诱人之处:高薪酬高福利高成长。

  在如今这个劳动力人口(16-60岁)超过8亿的中国,这个行业从业人口占比不到1% ,却贡献了近8%的GDP!因此成为了无数商科大学生趋之若鹜的行业。

  在WSO发布的《2019投资银行行业报告》中则可证实投行薪资高这一点,通过对九大投行的调查发现:

  即便在国内,进入投行,也意味着起薪就能达到几十万。完全可以三年内远超于同龄人。

  投行圈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噩梦“(神奇旋转木马)the magic roundabout”。

  由于工作性质,投行人必须驻扎在项目所在地,周末回家,出差远的可能一个月回家一次。

  而且这种出差跟我们印象中的“度假”不同,投行人的出差可不是去吃喝玩乐的。

  刚上飞机,可能就要掏出材料进行研究,然后提着大量文件参加各种会议、研讨会;在餐桌上与客户博弈;回到酒店撰写报告;再匆忙赶到机场奔向下一个出差地点。

  其实忙还是小事,更具有挑战性的是时间完全不由自己控制,经常性日夜颠倒,无法陪伴亲人。

  还有的人因为突然被分配新项目或任务,他们常在最后时刻取消晚餐计划、周末安排和休假。以致于错过家庭聚会、朋友婚礼。

  在投行干久了,高强度的工作对身体形成了极大的考验,连续加班熬夜、第二天依然精神饱满,你以为他是身体好,其实内里早就潜伏了健康危机。

  精英们也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才能站稳脚跟,持续发展,每个岗位都有无数的人觊觎着,一旦价值不OB体育再,便会立马被替换掉,而且这种残酷说来就来,没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投行的金领们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竞争环境中,毕竟一旦原地踏步,身后的人就会立马追上来取而代之。

  研究生学历,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硕士;热衷海外名校,国内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复交;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8-2024 OB体育·(中国)最新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13022369号